找到相关内容182篇,用时4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18)

    往寂静的森林中,独自一修行。等到死亡来临之时,四个人扛起我的尸体,送到尸陀林就可以了,没必要有很多亲朋好友围着大哭。 之后,尸体的处理方法,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不同,但除了土葬、火葬、...,都无有少许精华,什么地方值得贪执呢? 贪执身体完全是一种迷乱习气。后过了几天,即使生前再好看,那时候也会深深体会到人身不净。《学集论》中引用《般若经》的教证说,佛陀告诉须菩提:初学菩萨...

    索达吉堪布宣讲

    |入菩萨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20125318213.html
  • 佛教的人生观

    物质之外,便无生命。之后,一切断灭。所以他主张应追求目前的享受,而排斥一切伦理道德。  四、浮陀迦旃延--他主张心物二元不灭论,他说人生由七种要素棗地水火风苦乐生命棗合成,生死仅为七要素集合离散...消灭,肉体死亡之后,业力寄托于阿赖耶识中,此识复受业力的支配,再与物质结合另形成一新生命。但另形成的新生命是是畜,是飞禽还是虫蚁,阿赖耶识本身不能自主,全受业力的牵引。佛经上说业力牵引阿赖耶识的情形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2339384.html
  • 梁启超晚年的佛学研究

    科学的。但问题在于之后还如何具备“业力”,如何再通过异化变为一个新人,大概佛经也讲不清楚,梁氏当然也似是而非。其实,就是一种灭亡。梁氏通过佛教理论论证不灭,还会通过“业力”发生新的突变,自然...残酷的社会现实,以寻求一处与世无争的“静地”。晚清的知识界,缺少自由而富有生机的社会环境,知识分子的苦闷和积怨是相当严重的。魏源、章太炎这些在四处碰壁之后而遁入佛学是顺理成章的。诚如梁启超所言:“社会...

    李喜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5540786.html
  • 论佛教和道教在近代中国的变迁

    就不必去求神拜佛,最好的办法就是求自己;既然之后,没有来世,就不必忍受现实的苦难,幻想来世富贵,而应该在现世奋起抗争,摆脱不平等和人生诸苦,做生活的强者;既然佛教的清心寡欲、与世无争和道教的清静...全国性的宗教组织,召开代表会议,创办宗教刊物,开办宗教学校,培养宗教专门人才,举办慈善事业等,但佛教和道教都依然避免不了衰落的命运。宣统二年(1910年),南京成立佛学研究会,到会者仅20余(注:上海...

    饶明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4041912.html
  • 慧远大师生平与思想

    的诗歌中每每见到。诸如《挽歌辞》写道:“死去何所道,托体同山阿。”死了和山川大地融为一体,有什么神灵不灭,轮回果报可言呢!《和刘柴桑》又云:“去去百年外,身名同翳如!”之后,名字和身体都会被淹没...   1.生平   远公大师(公元334一416年),东晋时代,俗姓贾,出生于雁门楼烦(今山西代县)世代书香之家。远公从小资质聪颖,勤思敏学,十三岁时便随舅父游学。精通儒学,旁通老庄。二十一岁时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1141948.html
  • 重视并抓紧佛教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

    ,实无其事。断以之后,形既朽灭,神亦飘散。纵有剉斫舂磨,将何所施。神已散矣,令谁受生。在彼断其必无因果,而春秋传、史汉中,每有冤杀者作祟,蒙恩者报德,种种事实,悉是前贤为佛教预为骗人之据乎。既无...安乐,不罹意外灾祸者,当以戒杀吃素,为挽回天灾人祸之第一妙法。”《(正)劝爱惜物命说》   “须知水陆飞潜诸物,同吾灵明觉知之心。但以宿业深重,致使形体殊异,口不能言。观其求食避情状,自可悟其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43443660.html
  • 大乘佛教精神与当前社会伦理建设

    佛事活动,主要用来超度亡灵。佛教认为众生在六道中轮回,今生所作所为是因,来生的贫穷富贵是果报。所以之后要做《焰口》超度其灵魂,咸少生前所造罪业,令其能转生于天道中,早得修行了脱生死,速证菩提佛果...人类战争悲剧,也由此导致了自然界毁坏给人类带来的重大自然灾害,使得成千上万流离失所无家可归。在这些千千万万的灾难中虽然说有不少是天灾,但却有更多的是人祸,由于人为才导致了自然灾害,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,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1446863.html
  • 佛教的临终关怀与追福超度

    后的尽责与实际利益,解除亲属“永灭”的深刻痛苦,“利益存亡”。   为亡者“追福”之制,本出原始佛教,其方法是布施僧尼。佛经说之后,家属应代为亡将其生前衣物遗产施予僧尼,或用其财物“斋僧...临终之际,身心蒙受剧苦,最需要关怀照顾。经中说临终最后一念决定后的去向,故在斯际照顾亡者,帮助其保持正念、往生善处,至极重要。   现代医学发现,病危时没有精神支持网络的人,尤其是男性,死亡率...

    陈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0447898.html
  • 永灭论与续存论(十)

    论者的身影,他们最大的通病就是害怕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。而没有实践检验的理论,只是空中的烟花,好看但不实在。有人会说:“看到他人死亡之后,没有精神活动,因此就可以说永灭——这不也是一种实践认识吗?...往往让他人用死亡来证明人续存论——比如范缜之类在与对手辩论时就是这样做的,而自己虽然不能得到他人死亡之后的具体结果,却是这类最喜欢玩弄的把戏。对于要自己用死亡来验证死亡之后的事情,他们又极为畏惧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1149910.html
  • 永灭论与续存论(十七)

    只能就有关的、重要的进行讨论。若你确实想要知道的很究竟,可以参考本人写的有关文章。下面具体的探讨身心同一论。   1.1.5.1.2.1.1 两种“身心同一论”   以往,在论述之后精神世界...  永灭论与续存论(十七)   1.1.5.1.1.1.3 身心一元论的困境   唯物主义、唯心主义统属颠倒的身心一元论,以至于既不能用身心一元论来衡量,也不能用身心二元论来衡量。——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1349915.html